主题: 一条老街连接古今

  • 淘??  气?? 坊??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5765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8/8/1 8:56:43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桐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行走在三新村的老关岭,你是否发觉了她的嬗变!我对这里的一切既熟悉又亲切,外公的老家就在三新村,那是我常呆的地方。



    每次来三新,我都要去老关岭那条老街上转一趟,我常常站在老街的北头伫立很久。如今的老街破落得不成样子,临街的墙壁倘在,而背面大部分墙体已倒塌,若不是其中夹杂着两三家新建楼房,还有两三位老人居住在此,怕早已是一片废虚了。望着远方墨绿的山岚,我的心中涌出“逝者如斯夫”的无比惆怅,叹息老街那沉浮的命运,可外公常对我讲的“昔日老街的繁荣”却深刻脑中


 

(石头路光滑的表面刻着老街曾经的辉煌,街道安静得出奇,没有人声,
没有花香,临街背后全是断垣残壁,令人无比心酸,只有我在老街上徘徊。)


    沉甸甸的思绪遮挡不住我的视线,站在街头,我极目远眺,宁静的街道竟显得异常的空旷与落寞,孤零零的街道上只有我独自一人。

    据外公讲,这条老街是桐城境内***短的老街,不足百米,虽短,可它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改革开放的年代,老街异常繁荣热闹。在不通公路时,它是桐舒居民互通往来的必经之道。从老街门前石墩以及花岗岩石头铺设路面的光滑面上,可以看出老街当年的容貌,可以想像这里曾经人声鼎沸的喧闹。再瞧瞧这里的一户人家吧,从精湛的镂花雕门和镂花木窗就可以看出,框架也都是大圆木的穿坊结构,后两进都有一个天井,中进的小天井在侧面,设计的极为小巧玲珑,房屋共有三进,中间一进已残破的很利害,而前后两进屋子保存得完好无损,从雕花门窗和大圆木柱子的底蕴里无不彰显着曾经有过的辉煌。虽然看上去疲倦而陈旧,但仍然古朴而显美丽。


(小天井上方已倒塌,我仿佛听到雨水就从小天井上方滴落下来的滴哒声,在诉说曾经的过往。)

    以前,老街是木材交易市场,是沟通各县的经济桥梁,桐城、舒城、潜山和枞阳四县的木材商贾们齐聚在这里进行木材交易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老街迎来了它的鼎盛时代,木材与山上的杂柴可以公开、公平地交易了,交易市场非常的火红。外公常说,那寒冬腊月的早上,只见山里人家用大板车或肩挑或两人合抬的树木,就摆放在老街东头平整的场地上,供采购人的需要。那时候,木材和杂柴供不应求,卖家刚站稳脚跟头还来不及喘口气,就有客人抢着过来和他们讨论价钱!而老街各家锅灶上早已是热气腾腾,正等着客人的到来,这里家家既是旅馆也是饭店。买好货物的客户这才一边吃着早饭,一边谈论着生活中的趣闻轶事,那可是老街另一幅闲情逸致的风景。
    木材市场在二十世纪初期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老街这才逐渐被时代所淘汰,往昔的交易喧闹也在房檐下逐渐销声匿迹。住在老街的人们这才纷纷搬出了老街,在桐舒公路交界处一栋栋小洋楼,拔地而起,一个崭新的街道从此形成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,带给山村的除了物质上的飞跃,还有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。老街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,走向外面的世界,到大城市进行闯荡,涌现出一批成功人士。留下来的人开始种茶,搞大棚蘑菇种植,发展当地经济,生活质量日益提高,富足幸福写在老关岭每一个人的脸上,更写在每一个人心里。现在这里,近处的山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茶园,远处的山峦叠翠喷绿,景色更宜人,特别是雨后的老关岭,那是云雾缭绕,如同走进了一幅水墨画中。


 

(站在老关岭右侧的山岗上一眼望过去,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,被笼罩在一片雾海里,犹如仙境一般。)

    踏着老街的足迹,我再次登上老虎岭头,既有悠古的沧桑感,又有新时代城市里的时髦感,仿佛让人穿越了时空上百年,历史就是这么留给我无穷的遐想。  
    在老街上,我读懂了先辈生生不息的传承,感悟到前辈坚毅顽强的拼搏精神,虽然,过往的足迹已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,却烙印在后辈们的奋起图强、勤劳耕耘、努力前行的赶超中。


(老虎岭的新街,一幢幢楼房别墅,遮蔽在一片绿荫丛中,是那么的寂寥和安静)


    现在的老关岭,它有一种穿越古今的韵味,凝神细听,那古老悠远的喧闹仿佛还在耳边回响,一座座山峦,一杯杯香茗,点点灯光,让人不知身处何年。山村的发展变化如一日千里,面貌早已换了人间,过去的一切贫穷落后的现象了无踪迹。在这样的美丽山村里, 漫山的茶香分外令人沉醉,它仿佛是从陶渊明笔下走出来,如诗如画,写满了故事写满了诗情画意。无论什么时候来,各种花缀满了山野、村庄、幽径,把一个“一脚踏两县”的地方装点得无比的绚丽。


(老街的中间圆石,是当年桐舒两县县长背石碑的起点:
当年桐舒两县都争夺老关岭,
***后以县长背石碑为界,
舒城县长背起石碑没走几步就背不动了,

而桐城县长却把厚重的石碑轻松地背到老街的北头,
至此,老关岭就归属了桐城。)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