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龙眠街道倾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

  • 吃葡萄不吐桔子皮i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55134
  • 回复:3
  • 发表于:2019/4/15 8:33:50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显示全部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桐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






近年来,龙眠街道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立足于区位优势,将依山傍水的生态优势与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区充分融合,以“五个着力”构建各具特色、业态互补、协调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。

   着力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限制

  位于文都桐城市区东北部的龙眠街道,自龙眠山逶迤而来至龙眠河东岸的核心城区65平方公里的街域面积依次分布着6个行政村、7个社区,常住人口8万人。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,龙眠街道将13个村(社区)进行了整合打包,在空间布局上,形成了以黄燕、双溪、龙眠、凤形四村抱团的龙眠山风景区、以花间塘为核心的都市近郊游、以龙眠河岸为轴线,木鱼山公园、投子山公园等为一轴两圈多点的城区游。通过顶层设计、整体规划,抱团发展,避免各村之间各自为政、基础建设碎片化等现象,破解各自然村发展动力不足、经营成效不明显、支柱产业培育不到位等难题。***终实现全域景区化、景区全域化。

  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

  自城区沿龙眠河溯流而上,层峦叠嶂的龙眠山便揽襟入怀。山中苍峰翠谷,峭壁清流,无限风光,令人目不暇接。龙眠山擅“江北名山之秀”,境内拥有颂嘉湖、投子山、碾玉峡、璎珞崖、大龙井、响水岩、宝山湾、椒子崖等山水景观,自然生态优良;境内遍布历代名人足迹,拥有众多的名人石刻、名人墓葬、名人别业等文化遗存,如李公麟的龙眠山庄,大学士何如宠的别峰禅院,文和园,黄燕村的黄柏山居等等,人文积淀丰厚,是桐城文化的重要载体。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,宛若串串珍珠,镶嵌于群山葱茏之间。古今题咏龙眠山的文艺作品多不胜数,2003年,龙眠山被《旅行者》杂志评为“中国十大隐逸文化名山”,具备打造5A景区的潜质。近年来,街道敏锐地感觉到,文化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,是将旅游业发展推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,坚定“打好文化牌,发展旅游业”的信心,结合优质的自然资源,充分利用龙眠众多的文化遗存这一独特优势,通过拾掇散落在龙眠山水间的点滴历史、故事和传说,生动描绘出古桐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轨迹,充分整合龙眠山境内丰富的文化遗存,开辟一条龙眠专属的文化旅游专线,推动街道旅游业的跨越发展,更好的融入桐城全域旅游经济圈。

  着力趟出茶旅融合发展之路

  龙眠产茶历史悠久,有文字记载可溯至隋唐,“桐城小花”成名于明朝。桐城小花现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早在清代,不仅是国税之源,且是向朝廷进贡的珍品,主产区位于大别山余脉龙眠山一带。茶文化源远流长和茶产业现代化、特色化让龙眠发展茶旅融合具有先天优势。茶产业本身横跨第一二三产业,而旅游产业本身的综合带动力强,“茶”“旅”两结合这种新型产业模式,既是茶资源、茶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方式,也是备受欢迎的旅游新模式。今年起,龙眠街道结合龙眠山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以“茶”为媒、以“游”为体,走出了“茶叶+乡村旅游”的发展之路,构建了“茶旅融合发展”新格局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,也为我市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龙眠样本。
 着力建成多个田园综合体
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升。向往回归田园,在田园风光中享受慢生活,正成为都市人群的生活新时尚。为此,龙眠街道深度挖掘农业农村生态价值,高层次、高品位地开发乡村旅游资源,打破行政区域界线,根据功能相近、地域相邻,打造集循环农业、创意农业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,培育和催生一批融农业观光旅游、农产品生产、田园风光、农耕体验品味、共享农庄等多种业态和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,满足消费者对田园生活、康体养生的新需求,引领新的生活方式。
 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

  龙眠街道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管护,坚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同步推进,留住青山绿水。通过实施覆盖拉网式环境综合整治,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,净化美化村庄环境,并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在招商引资、项目发展的全过程。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,强化执法监督,引导市场主体担当社会责任,树立绿色生产观。不让龙眠的一座山体、一片水域、一寸土地受到污染和破坏,让***蓝的天、***白的云、***洁净的空气,成为龙眠***靓的名片。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。(文/叶海霞摄影/何传伟)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