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【松山诗话】:神 秘 的 “ 重 湖 ”

  • 小珍珍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791
  • 回复:1
  • 发表于:2015/12/25 9:18:23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桐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摘自网友:开明

菜子湖濒今桐城市嬉子湖镇松山村的东南,以该村苏家咀为起点,至枞阳县城关镇白鹤峰附近著名的 “枞阳闸”为迄点,略呈“S”形入江,其中湖南段直至枞阳县城关中心河段,习惯上又另称之“长河”。湖不仅系桐城市数支主要内陆河流汇集的巨大“入江口”,亦当代桐枞两地界河。
 历史上的菜子湖有不同的称法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团亭湖:县南六十里。《括地志》:湖水发源南硖石山,与白石湖相连,湖中有两小山亭,亭高峻,白石皎然,故有团亭白石之号。昔时枞阳湖水绕团亭湖,与江水合而东流,今陵谷变迁,非复旧流也。”《括地志》系数唐初魏王李泰主编,这表明菜子湖在唐代还称“团亭湖”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团亭湖与白石(兔)湖相连,在县南六十里。湖水发源,已具团亭水序。湖中出两小山,亭亭峻险,白石皎焉。二水相连,遂为团亭、白石之号。”
明代以后,菜子湖却称之“荻浦河”。《明天顺直隶安庆郡志》:“荻埠河:潜山怀宁二县界,北连白兔河,南入枞阳长河合江。” 是故有旧“桐城八景”之一的“荻埠归帆”及其诗——:
 明代许浩:“肃肃金风漾碧流,锦帆片片白云秋。晚来系缆知何处?只在芦花浅埠头。”
清代张骅:“溪云暗淡夕阳收,细草寒江奈石尤。滚滚浪花随返棹,萧萧芦叶响孤舟。浮鸥不动汀烟冷,渔火相将树影留。望到水乡思更切,不堪薄宦又经秋。”
 “仁者爱山,智者乐水。”明代黄州知府陶安因坐事而谪知桐城,打马上任所走的就取菜子湖水道,在今嬉子湖镇松山南上岸,再一路坐轿至县城履新。这位明代桐城首任县令是位诗痴, 在桐城任上留下了不少诗词,单在今嬉子湖镇的松山就留下了两首,其一是《发松山湖》,另一首《泊松山湖》。这位明代桐城陶县令的《发松山湖》是这样的:

 朝雨止还作,征人去复留。
 轻云微放日,近午始行舟。
 双岛烟波绕,重湖昼夜流。
 白鸥飞适意,扰扰见渠羞。

 诗中间二句明显系对偶,但奚跷的是, “双岛烟波绕,重湖昼夜流”中的“重湖”,令人费解。如理解为重重叠叠的湖面,似不象甚至荒谬,毕竟这不在山区,特别我国南方的热带山区,是能有高高低低不同海拔山坡水田或水池、水库等水面,但如形容菜子湖有无数湖汊、河湾,用“重湖”还不如用“群湖”、“众水”之切,何能用“重重叠叠”形容无数水湾呢?
 何况在明代,那时菜子湖远比今天更其浩淼无垠,哪象现在这样因地质、地理、气候、生物圈等因素的变迁、变异,特别是人类疯狂地干预及破坏菜子湖的原生态湿地以屯田开荒、圈圩养种等,而今日菜子湖水面支离破碎、稀里哗啦,但也还不能用“重湖”拟之。单看明代许浩和清代张骅分别所作的《荻埠(河)归帆》中诗句“肃肃金风漾碧流,锦帆片片白云秋”与 “滚滚浪花随返棹,萧萧芦叶响孤舟”,即可窥出明代菜子湖何等的壮阔、少有分汊的古象。
 我想陶安诗中的“重湖”,会不会即至今长期困扰我国当今历史地理学界、史学界、地理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——神秘的桐城“重城”有关呢?
 《太平寰宇记卷?一百二十五》“舒州桐城县”下有这样一段话: “古巢城:俗称为古重城,在县南六十五里。按《史记》‘成汤放桀于南巢’,即此城。城三重,故号重城,南北川泽,左右陂湖。
“重城”也好,“重湖”,与那个更为神秘的“居巢县”,都是至今悬而未决的桐城历史之谜……。

 ( 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写于桐城龙眠河 )
  
  • 龙眠山人
  • 发表于:2015/12/27 8:11:19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学习了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