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齐云山:虚实之间

  • 智超张银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306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6/3/18 15:55:25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桐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
汪贵贵/文

  若现在你告诉我,这世上真有桃花源,我是真正信的——以前,我一直都觉得桃花源只是陶渊明臆想出来的一个避世之地,只能用来憧憬和自我安慰。天大地大,走过的地方、遇到的人都是缘分。多亏遇见齐云山。

(一)

  天气阴沉,刚到山脚,便是几声响雷。那山被笼在一层白茫茫中,看不真切。坐索道而上,半空看去,山和一般的山无异,草木莘莘。一到山上,雾气立刻包围过来,同行人发出阵阵惊呼。

  丹霞地貌,红色岩石居多,曲曲折折,一路石阶峭壁。那峭壁斜插入山,鬼斧神工,能遮风挡雨,真是拍武侠片的好地方——能飞檐走壁也能静坐修禅。一路走去,依山而修的神龛很多。一处山谷,背面是高耸入云的峭壁,依之修神像,底下就是一个大水池。峭壁如檐,人行处雨不落一滴,而那檐上的水尽数滴落进水池,涟漪阵阵,水声清冽。水池之下,依山而修一大平台。凭栏而望,云雾漫卷,只隐约露出些树木的影子。真像是瑶池仙家之地,超凡脱俗。若依山而坐,静听水声,闭眼清修,谁都不必怀疑这里能通仙界——这深山本就藏高人神仙也不一定。

  拾级登高,一路风景都是如此,若入太虚幻境。山崖沉默屹立,摩崖石刻,栉风沐雨,岿然不动;云雾忽聚忽散,远处行人的红伞时现时隐;坚硬的石头被溪水冲出了槽,参天古树林如无人之境,可里面茶园的新芽已听雨而生。

(二)

  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齐云山之上,三道天门三重镜,不过门难见其真面目,文字不足道。正当沉于仙境飘飘然之时,三天门大开。

  瞬间深刻理解了陶渊明说的“初极狭,才通人,复行数十步”之后的“豁然开朗”!那山谷之中,绿树掩云雾绕着的,竟是一个白墙黑瓦的村落!真正是屋舍俨然,鸡犬相闻。

  这便是月华街,像极了道家常说的避世之所。屋子全都有些年头了,依着山势而建,盘成一个半月形。

  惊异之后,突然觉得踏实。沿街踱步而去,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咸肉,一只小黄狗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睁大眼睛看着我们,白发老人、总角孩童说着方言,一派人间烟火的安稳。

  屋内有堂屋,正中墙壁挂中堂,两边房间,屋后厨房——多数屋子都是徽州旧式。民宿干净整洁,开窗可见对面的香炉峰。雨天听雨,晴天捧书,就能在屋檐下度过一个下午。

  ***妙的是夜晚,远处山峰点着两盏桔色的灯,在一片烟雾中朦胧遥远却清晰可辨。三天门边的平台能俯瞰村子,夜晚清凉安静,坐听山涧清泉,心下安然,再无他事。月华街的灯光星星点点,连成一片,将那半山的村落变成了天上的街市,看似不思议的虚幻,却是可触碰的真实。

  篝火熄灭,窗口的灯光渐次暗去,山中夜深重,只剩檐角的灯将一方白色的墙壁笼上一层淡黄的晕,看来,是家的方向。青石板路上偶尔传来脚步声,夹杂着几句听不真切的人声,狗吠倒是清清楚楚,回荡在空谷里,渐弱,重新归于平静,像是世界被遗忘的角落,一夜好睡。

  早起寻花。天上依然下着小雨,细细密密地飞上头发。镜头早就在高处等待已久;那山下的油菜花田像是慢慢织就的云锦,把个白墙黑瓦的人间围在里面;一条河如玉带蜿蜒而过,升腾出雾气;再远处,群山的腰被云雾缭绕。那雾忽然浓重,十来秒便遮蔽了远山和村落,只剩满眼苍茫。又是十几秒,那雾又突然开了,散向右边的香炉峰,朝着那顶上的亭子飘去,村落重又回了来。

  看客似在观画,满心期待,画卷却不加理会,沉默如常,兀自舒卷。

(三)

  导游姓汪,40左右的年纪,出口便是《道德经》上的词句,对山上的每一块碑石如数家珍。他的解说,不像一般导游的背诵,而是将这些文化刻在了骨子里。他说,这里是他的家,外出三四天就想得很。

  这里是一个复杂的存在。山上八九十岁的老人家几个月都不下一次山,而孩子们穿上了***时髦的马靴,女人们穿着流行的公主领裙子。冬笋、梅干菜、腊肉是桌上永远的“山间土菜”,用***原始的土灶来烧,可家家户户也都有了马桶等现代化的设施,通网络,搜索出的“齐云山”照片远没有实景美丽。从前自给自足不为人知,如今迎来送往说各种语言的游客。这里或许真有人修道成真,也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俗客。

  这里也是***简单的地方,人们过着***平淡的日子,生生不息。

  这是齐云山:云雾飘渺山自岿然不动,山民住着几百年的老屋也紧跟着潮流,整座山恍若幻境却在三天门后入***寻常的人间之景——时光流转,变与不变,尽在虚实之间。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